香港珠宝业于1950年代起步,经过逾半世纪的发展,从本地市场扩展至全球市场,在国际上具有雄厚实力和竞争力。
香港珠宝业于1950年代起步,经过逾半世纪的发展,从本地市场扩展至全球市场,在国际上具有雄厚实力和竞争力。
70年代,香港珠宝制造业以小型珠宝首饰工场为主,规模约10至20人,主要的生产模式是代工生产(OEM),主要销售对象为本地客户。后来在香港贸易发展局(HKTDC)及香港珠宝玉石厂商会(HKJJA)*的协助下,开始赴海外进行推广及招商,并组团参加不同国际珠宝展览,进军东南亚和欧美市场。香港珠宝制品工艺出众,获大量海外买家青睐,厂商规模逐渐扩大。70年代后期,香港珠宝出口贸易带动整个行业蓬勃发展,打开了八、九十年代珠宝业辉煌的一页。
(*香港珠宝玉石厂商会于1968年举办香港开埠以来首个本地珠宝展。1969年再创先河,率领珠宝制造商参加美国纽约珠宝展。)
自80年代末,国内经济迅速发展,业界开始北上投资设厂,生产线降低成本,发展至百人甚至千人工场,香港珠宝业进入成熟期;90年代的珠宝出口量更挤身全球三甲。不少珠宝商从OEM踏上设计制造(ODM)之路,小部分品牌制造(OBM)也开始冒起,香港珠宝业成功建立成熟的国际产业网络。
2000年起,自由行令香港零售业业绩增长强劲,受惠于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》(CEPA),由2006年1月1日起,所有原产于香港的产品(包括珠宝在内)均可免关税输入内地。香港作为国际珠宝中心和免税自由港,对本地居民和游客具庞大吸引力。
本地珠宝零售品牌深受国内游客喜爱